网站公告列表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 房地产政策 >> 正文
  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11月07日–11月13日)           ★★★ 【字体:
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11月07日–11月13日)
作者:佚名    房地产政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5    

  在基准情境下,我们预计2023年随着防疫形势大幅好转、房地产下行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中国GDP增速有望反弹至4.5%。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们预计出口增速将从2022年的8%左右放缓至1%。另一方面,随着防疫形势好转,二季度之后国内消费有望强劲复苏,整体投资或将保持平稳,其中房地产投资可能企稳或跌幅明显收窄、降低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需求,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本轮房地产活动大幅走弱是多年来最严重的下行周期,房地产新开工和房地产销售面积已分别从此前高位下降50%和30%以上。我们预计财政政策将保持支持基调,房贷利率将进一步下调,房地产信贷宽松将支撑信贷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逐步放缓,但未来十年仍可保持4%以上的年均增速。我们基准预测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国内的防疫形势,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时点,以及政策加码的力度。如果国内现行防疫形势和间或局部封控措施持续至明年3月以后,中国经济动能可能持续乏力,房地产市场复苏亦将延迟。如果防疫形势在2024年之前都未明显好转,则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走弱至2%。另一方面,如果明年3月之后防疫形势超预期快速好转、叠加政策支持加码,则有望推动2023全年GDP增长小幅超过4.5%。

  CPI同比增速下滑,且低于市场预期。1)核心CPI表现低迷。2)能源价格回落。3)食品价格整体偏弱,但结构有所分化。PPI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但主因基数拖累,环比增速上行。其中,生产资料环比由跌转涨,但高基数使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行;生活资料同比、环比增速同步抬升,均达近十年高位。分行业看,PPI环比由跌转涨的原因:一是,建筑施工链条价格有所修复。二是,中游制造及下游消费板块多数涨价,因国内需求处于弱修复通道,猪肉价格高位上行抬升部分消费品制造行业成本、再贷款及贴息政策提振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三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抬升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着PPI环比增速。10月物价数据蕴含的需求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尽管10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但消费及线下服务价格仍有企稳迹象,意味着需求仍处修复通道,后续疫情防控政策如能进一步优化,将有助于提升消费修复的斜率。二是,房地产周期下行,拖累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推动房租降价,使得核心CPI维持低位,反而为国内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提供了空间。三是,中游制造行业有待政策续力支持。四季度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在政策助力下加速释放,对中游设备的价与量形成支撑。然而,中国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下行,从大宗商品的低迷表现亦可窥见全球需求回落压力,而中游制造行业对外需的依赖度较高,如明年内需政策未能接力,景气度或较快下行。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有多少存量资产可以盘活?——财政部124号文简评

  实体经济:本周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数明显增加,工业开工率多数走弱,房地产高频指标延续弱势,黑色商品期货价较快反弹。资本市场:本周资金面转松,A股主要股指均上涨,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移,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市场风险偏好出现阶段性回升。货币市场方面,本周五DR007和R007分别收于1.64%、1.68%,较上周五分别下行32.9bp和30.1bp。股票市场方面,本周A股主要股指均上涨,成长表现更优。债券市场方面,本周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上移,除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引发的资金面收紧预期影响外,也和防疫政策优化预期有关。外汇市场方面,鲍威尔释放偏信号,但美国10月非农失业率意外反弹,令美元指数承压,美元指数整周小幅升值0.1%。本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0.19%,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28%。

  全球通胀飙升,倒逼全球主要央行极速收紧货币政策。多家央行同时收紧货币政策必然会产生共振效应,导致全球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速大幅放缓。欧元区经济体明年将进入衰退,而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美国经济明年进入衰退的概率高达60%。全球滞胀风险上升必然会影影响我国出口需求。首先,加快RCEP协议的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这不仅是我们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开放的应有之举,也是明年稳外贸的重要抓手。其次,加大对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我国中高端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继续为企业减税降费,加大出口退税力度。

  内外需双重收缩,跨部门风险传导。内需方面,近期新冠密接人数升至疫情爆发以来最多,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消费者信心已是历史最低。海外方面,美国劳动力供给紧张继续支撑薪资增长,联储加息引致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压力仍将持续。价格方面,全球需求虽在收缩,但对俄制裁犹存且OPEC减产,供需双弱下油价或仍维持高位。政策方面,冬季疫情高发,管控难明显放松。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内外需皆走弱——2022年10月外贸数据点评

  一、从产品结构和国别来看,10月中国出口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均转负。2)美国、欧元区均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3)东盟仍是支撑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二、10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分化,而国内下游消费需求复苏乏力,进口同比增速转负。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包括:铁矿砂及其精矿、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医药材及药品等。其中消费电子相关产品持续对我国进口形成拖累,反映出下游消费需求仍然疲弱。对进口同比拉动最大的产品包括:原油、农产品、汽车和汽车底盘、天然气、纸浆等等。三、在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0月我国出口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进口同比增速亦由正转负。内因方面,10月国内疫情再度升温,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部分外贸企业交货难度增加。外因方面,继9月美国对我国出口的拉动转负后,10月欧元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亦由正转负,海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持续显现。往后看,以中国出口额加权的主要国家PMI指数对中国出口有约3个月的领先性,考虑到该指标从6月开始快速下滑,预计后续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对“内循环”的依赖将显著增强,稳增长需要在促进房地产投资企稳、保持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及争取制造业投资取得良好成绩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①借鉴美国发展经验,金融结构需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全面注册制是我国发展直接融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②当前A股已逐步具备全面注册制条件,推行后有望带来两大变化:行业结构新兴化、估值和交易结构龙头化。③推行全面注册制需有相应制度配合,如加强退市制度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动态均衡、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29个月来首次出口同比下降。对发达市场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手机出口走弱,汽车出口强劲。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改善。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依然乏力,这也对应了国内大宗商品密集的行业并未显著改善。未来出口持续承压。近期数据持续显示贸易活动在进一步放缓。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速将从2022年的8%左右放缓至1%。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贬值,10月底跌破7.3。在此情景下,人民币对美元可能走强,我们预计2023年底可能升至7.1左右。

  CPI同比增速下滑,且低于市场预期。1)核心CPI表现低迷。2)能源价格回落。3)食品价格整体偏弱,但结构有所分化。PPI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但主因基数拖累,环比增速上行。其中,生产资料环比由跌转涨,但高基数使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行;生活资料同比、环比增速同步抬升,均达近十年高位。分行业看,PPI环比由跌转涨的原因:一是,建筑施工链条价格有所修复。二是,中游制造及下游消费板块多数涨价,因国内需求处于弱修复通道,猪肉价格高位上行抬升部分消费品制造行业成本、再贷款及贴息政策提振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三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抬升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着PPI环比增速。10月物价数据蕴含的需求线索值得关注:一是,尽管10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但消费及线下服务价格仍有企稳迹象,意味着需求仍处修复通道,后续疫情防控政策如能进一步优化,将有助于提升消费修复的斜率。二是,房地产周期下行,拖累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推动房租降价,使得核心CPI维持低位,反而为国内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提供了空间。三是,中游制造行业有待政策续力支持。四季度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在政策助力下加速释放,对中游设备的价与量形成支撑。然而,中国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下行,从大宗商品的低迷表现亦可窥见全球需求回落压力,而中游制造行业对外需的依赖度较高,如明年内需政策未能接力,景气度或较快下行。

  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如何理解“贸易顺差大增,外汇储备反而减少”?

  核心结论:基于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拆解,有5大因素。1、历史上看,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的主要来源,二者走势多数时候一致;然而,今年以来二者发生偏离,即:货物贸易大幅顺差,但外汇储备反而减少。2、基于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拆解,偏离主要源于美元指数走高、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外汇储备减值,以及证券投资逆差、初次收入逆差、外汇收付主体结售汇意愿偏低等因素拖累。3、综合看,今年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的偏离,并不能表明我国出口数据“虚高”。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2023-24年中国经济展望:地产下行和疫情冲击之后的复苏

  2023年经济增速会有多大反弹?在基准情境下,我们预计2023年随着防疫形势大幅好转、房地产下行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中国GDP增速有望反弹至4.5%。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们预计出口增速将从2022年的8%左右放缓至1%。另一方面,随着防疫形势好转,二季度之后国内消费有望强劲复苏,整体投资或将保持平稳,其中房地产投资可能企稳或跌幅明显收窄、降低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需求,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房地产活动大幅下行有何负面影响?本轮房地产活动大幅走弱是多年来最严重的下行周期,房地产新开工和房地产销售面积已分别从此前高位下降50%和30%以上。防疫形势和宏观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复苏?我们预计财政政策将保持支持基调,房贷利率将进一步下调,房地产信贷宽松将支撑信贷增长。结构性趋势和政策有何可期?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逐步放缓,但未来十年仍可保持4%以上的年均增速。预测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基准预测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国内的防疫形势,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时点,以及政策加码的力度。如果国内现行防疫形势和间或局部封控措施持续至明年3月以后,中国经济动能可能持续乏力,房地产市场复苏亦将延迟。如果防疫形势在2024年之前都未明显好转,则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走弱至2%。另一方面,如果明年3月之后防疫形势超预期快速好转、叠加政策支持加码,则有望推动2023全年GDP增长小幅超过4.5%。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市场波动性即将陡升,波动性可能将源自美国市场

  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言,分析洞察当今乱云飞渡的市况需要“大智慧”。一个人必须能够调和两种看似矛盾对立的观点。尽管做空在港股总成交量的占比正从历史高位拐头向下,并成为史诗级空头回补的一波助力,但3个月期HIBOR飙升至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预示着未来数月市场将风高浪急。市场波动很可能将源自美国市场。

  中国和越南股市相似的走势表明,中国股市的抛压与外国投资者所相信的共识相悖。美国和中国的成长型资产不过是受了增长放缓的拖累。

  上周史诗级反弹行情开始的水平,其实与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时市场的最低点一致。美股也很快将回落至这一水平。尽管疫情防控策略不同,中国主要通过行政措施,而美国主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手段,但东西方市场似乎都先后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经历了三轮冲击:在2020年疫情爆发期,经济活动停顿带来减产和库存消耗,隔离也限制了就业;2021年全球需求反弹碰上低库存、弱生产、交通物流遇阻,供需失衡加剧;2022年俄乌冲突对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供给的影响。逆全球化:历史没有终结:首先,疫情虽然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很大的冲击,但也凸显了国际贸易对世界各国应对疫情的贡献。其次,对全球产业链变迁有更深远影响的是地缘政治竞争,而地缘政治考量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时难以区分,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往往押着相同的韵脚前行。空间经济:世界不是平的:否认空间位置差异的重要性显然不符合现实,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东亚一些经济体经历了成功追赶,同时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往超过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贸易。一个原因是规模经济的存在。另一个和规模经济相互作用的因素是空间距离带来的运输成本。产业链调整会不会增加其韧性和安全呢?在微观层面,缩小空间分布范围、减少中间环节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但在宏观层面产业链的韧性不一定来自回岸、近岸和友岸,而是供应来源地在空间的分散,包括地理、政治和文化差异。另一个对未来产业链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其具体效果还看不清楚的变量是土地空间,准确的说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技术非中性:平衡效率、公平和安全:未来哪个方面的技术占主导地位还有待观察,但初步迹象已经彰显了数字治理的重要性。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分工细化和全球产业链发展,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府管控调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规模经济:中国新优势:对中国而言,逆全球化下促进市场竞争需要减少内部市场“碎片化”、应对转向不可贸易部门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产业政策回归:旧瓶装新酒:在新的形势下,怎么看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首先是保护主义,其次是针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的政策,第三是地缘政治竞争,其中科技竞争是关键。中国处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关键词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意味着经济发展不仅追求效率,也重视公平和安全。

  一问:海外市场新变化? 10月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美国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其他子市场的表现也与前期出现了一些变化。正常经济周期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常态,流动性环境明显变化时,容易出现股债市场的同涨同跌;近期市场新变化,或反映紧缩交易已近尾声。二问:“新”变化的背后?宏观指标“外强中干”,指向美联储加息或止步年初;市场利率领先政策利率1-2个季度的历史规律,或意味着今年底明年初市场利率顶部即将确认。疫情等扰动下,本轮经济周期与政策周期严重错位,或导致利率高点的历史规律被打破;短端利率与期限利差走势,显示紧缩逻辑市场影响已近尾声。三问:风险资产,反弹还是反转? 未来一段时期,紧缩交易下的估值压制或有所减弱,但盈利端的影响逐步显现,或导致股票市场波动依然较大。美债与贵金属已成资产配置优选,但短期交易行为对债市或仍有干扰;而全球需求走弱的背景下,商品的表现或仍将受到压制。

  原油:展望2023年,我们的基准预测认为,国际油价(布伦特原油)波动中枢在80-90美元/桶。2022年冬季油价存在回补风险,2023年春季以后下行趋势或更明显。预计未来一年左右时间里,全球能源需求增速或保持平稳下行,但供给端存在多重扰动. 节奏上看,2022年冬季和2023年春季,油价存在回补风险:一是,季节性经验显示,冬季能源需求明显高于夏季。二是,国际油价与天然气、电力等其他能源品价格有明显相关性。黄金:当前金价正处于“通胀缓和+强紧缩”的承压期,但受避险需求支撑亦难大幅走弱。金价反弹或待美国经济衰退步入中后期。农产品:俄乌冲突和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2022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展望未来一年左右,我们认为国际粮价再度明显上行的动力不足,波动幅度也有望缩窄,波动中枢或逐步回归至2021年四季度水平。不过,如果冬季油价出现阶段性反弹,粮价或也随之出现一定反弹。一方面,全球农产品供给韧性较强。另一方面,能源价格中枢下移或带动粮价回落。

  稳增长工具有哪些、进展如何?稳增长加力下,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代表的准财政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货币工具层出不穷。时至四季度中,政策性金融工具、部分再贷款额度等稳增长工具使用进度已接近尾声。稳增长工具主要支持哪些领域?准财政工具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等倾斜,对保障房等地产领域也有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明显增长,尤其是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制造业等。稳增长工具落地影响?内需接力下,本轮稳增长工具箱或仍有增量空间。相较以往,本轮政策工具更多向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基建等倾斜。

  7月高峰期时,在笔者跟踪的108家央行中,当月加息的央行数量占比超过了一半,G20中就有11个经济体加息,包含美国、欧盟、英国等6个发达经济体。持续高企的通胀和美联储加速推进正常化是全球竞争性加息潮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古老课题。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 将一个完整的周期划分为扩张和收缩两个阶段,可进一步细化为复苏、过热、放缓和衰退四个阶段。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步出现衰退,全球才会出现衰退。所以,要分析全球经济周期,如衰退的概率或严重程度,需要同时考察美国、中国、欧盟等主要大型开放经济体所在的周期的位置和未来的轨迹。2022年10月,中国仍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但弹性较弱,动能仍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美国处于扩张的尾声,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正在滑向衰退;欧洲也已经进入扩张的尾声,但经济增速高于美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在2022年的表现最为抢眼,但2023年增速会明显放缓。由于主要经济体都已经进入到放缓阶段,逃逸衰退将成为2023年全球宏观、政策和资产配置的一条逻辑主线。短期内,海外通胀仍面临不确定性,央行加息周期尚未结束,降息周期的开启还遥遥无期,全球总需求还将持续收缩。虽然无法预测危机,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次严峻的压力测试渐行渐近,经济衰退大概率将紧随其后。

  国内方面,11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11例。其中本土病例1675例(广东727例,河南242例,北京161例,重庆158例,内蒙古114例,四川45例,云南41例,山西40例,新疆34例,陕西17例,甘肃16例,浙江11例,山东8例,黑龙江7例,江苏7例,湖南7例,辽宁6例,福建6例,西藏6例,贵州5例,青海5例,河北4例,安徽3例,天津2例,上海1例,江西1例,广西1例),含53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宁波发布人才购房补贴新政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1月7日发布新一轮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增加了“资格认定”环节,申请人在与开发商签订住房购买合同并完成备案后即可提出“资格认定”,对申请人的婚姻、名下房产等资格进行确认和固定,避免申请人在等待交付期间因结婚等因素影响补贴申请资格。同时,申请补贴的住房由过去的“家庭首次购买唯一住房”调整为“家庭唯一住房”。原政策需要申请人持有1/3(含)以上产权,才可按产权比例享受补贴,新政策不再限制申请人持有的最低产权比例即可按比例享受购房补贴。此外,此次新政对享受购房补贴房产的限售政策均统一按照宁波市有关限售政策执行,限售期从5年缩短至2年。此前已享受购房补贴限售5年的房产也统一按新政执行。(中房网)

  烟台:建立优秀房企“白名单” 鼓励金融机构给予充分支持11月11日,据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烟台市区房地产开发领导小组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牵头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加强本土优质房企培育支持力度。住建部门牵头对本土房地产企业进行筛选,建立本土优质房企、优质房地产开发项目及相关建筑业企业“白名单”,鼓励银行机构秉持“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发展”的理念,加强与本土优质房企的金融合作,在房贷、开发贷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同时要求,实施阶段性购房契税补贴。自2022年11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前在烟台市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以合同网签备案时间为准),且在2024年6月30日前足额缴纳契税的购房者,可享受购房契税补贴50%。补贴政策的实施,能够减少购房人购房成本约5000-20000元。(大河财立方)

  上海可提取公积金付保障房房租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日前印发《关于本市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的通知》。《通知》明确放宽提取条件,按照上海市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等相关政策规定,租赁已经本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并纳入统一管理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并按规定办妥租赁备案的职工及配偶,符合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在本市无住房公积金贷款、无委托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住房贷款等生效中提取业务条件的,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同时提高提取限额,为进一步缓解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职工支付房租的经济压力,符合条件的承租职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的,每户家庭(含单身家庭)月提取金额不超过当月实际房租支出,最高月提取限额为4500元。(澎湃新闻)

  北京:两地商品房不再执行“双限购”11月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即日起,划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通州区台湖、马驹桥地区(约78平方公里)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执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品住房政策有关规定。如今调整后,台湖和马驹桥执行的是北京市其他区域普遍执行的限购政策,即京籍家庭可拥有两套住房,非京籍家庭连续5年社保或纳税可拥有一套住房。(北京青年报)

  深圳二手房在售房源量持续增加11月7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深圳全市共有41101套在售二手房源,较上周增加1100套,在售二手房源数量持续增加。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二手房挂牌房源增加后,刚需群体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证券时报)

  东莞:商品房网签销售价格比申报价格下浮不超过15%11月9日,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收存和使用管理的通知》。规定网签销售价格不得高于房屋申报价格,且比申报价格下浮不超过15%(含)。此次政策同时规定,已办理预(现)售但未售出的新建商品住房需调整销售价格的,自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之日起,满360天方可上浮调整,上浮幅度不超过5%(含),满180天方可下浮调整,下浮幅度不限。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中证网)

  郑州多家银行出台延期还贷政策郑州多家银行出台了针对企业和个人住房按揭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社会民生的金融支持。郑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现有的延期政策,郑州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应延尽延,单次最长给予6个月(180天)的宽限时间。延期期间,不计收罚息复利,不算逾期并进行征信保护。如延期到期后客户受疫情影响依然无还款能力,将根据客户情况再次进行延期,给予客户最大程度上的保护。(正观新闻)

  个人养老金首批基金产品出炉易方达、交银施罗德、汇添富、南方、嘉实、中欧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对旗下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增设个人养老金专属Y份额,并进行管理费和托管费五折的费率优惠,降低投资者个人养老金投资成本。据了解,这些产品为个人养老金首批基金产品,因此需要根据《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产品发布增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专属Y类份额,其中包括交银安享稳健养老FOF、易方达汇诚养老2043三年持有FOF、汇添富养老2030三年持有FOF、嘉实养老2030混合FOF等代表产品。 (证券时报)

  证监会: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 尽快覆盖到新能源等领域据接近监管部门人士消息,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抓好REITs常态化发行十条措施的落地实施,促进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具体而言,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发行上市,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尽快覆盖到新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推动解决民企参与试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尽快推动首批扩募项目落地,推动已上市优质运营主体通过增发份额收购资产,开展并购重组活动,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动REITs专项立法,完善法治基础,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优化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配置型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REITs投资,为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中证报)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为促进保险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积极作用,维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对2008年颁布施行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经国务院批准,自2022年12月12日起实施。《管理办法》共七章39条,分别为总则、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修改了保险保障基金筹集条款。二是明确保险保障基金相关财务要求。三是优化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四是完善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规定。五是加强保险保障基金相关监督管理。(中国银保监会)

  公募打新升温年内获配超780亿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200余只公募基金参与打新,获配总金额超过78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金获配新股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获配金额高于去年同期。从板块来看,科创板、创业板成为今年公募基金打新的重点领域,获配金额比例合计超过90%。行业方面,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更受公募机构打新“青睐”。(经济参考报)

  债基成资金“避风港”多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多只债基于近日提前结束募集,11月以来已有17只基金发布结募公告,其中14只为债券基金,比例超过八成。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共有1154只基金成立,发行份额为1.18万亿份。其中有348只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达到7458.32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63.13%。(上证报)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持续扩展跨境基金品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表示,持续扩展跨境基金品种。目前,沪市跨境ETF产品共47只,总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范围覆盖中国香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不断深化ETF互通合作机制,先后推出中日ETF互通、沪港ETF互通机制,整体运行平稳高效。(证券时报)

  世界黄金协会:截至10月底全球黄金ETF总持仓3490吨 创2020年4月以来最低截至10月底,全球黄金ETF总持仓3490吨,创下2020年4月以来最低吨数纪录。10月,全球黄金ETF净流出59吨(30亿美元),这也是ETF持仓量连续第六个月下降;截止10月,全球黄金ETF年初至今表现为净流出,目前共流出52吨(7.85亿美元)。10月,黄金ETF年初至今持有量自2022年以来首次转为负数,以吨数计同比下降1%。(世界黄金协会)

  我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设立11月8日,我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在北京正式设立,将通过盘活市场存量房产,向个人租户提供长租房服务。这个住房租赁基金由建设银行负责运作,募集资金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在基金成立后,签署了首批项目收购协议。收购了部分存量办公和商业房产,将改造成出租住房,投入长租房市场。出租对象主要是目前没有购房资格或者买不起房,也没有租赁廉租房资格的新市民群体,房租价格将低于周边平均租价10%左右。(央视网)

  银保监会拟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将机构主要股东纳入监管范围11月11日,银保监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监管全覆盖。一是加强股东监管。将机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纳入监管范围,建立事前准入审批、事中持续监管、事后处置处罚的全流程监管制度。二是增加对银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授权。明确勤勉尽责义务,授权监管机关有权要求其报送信息资料。三是增加域外适用条款。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增加域外适用条款,明确跨境信息提供的基本规则。(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金融对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支持力度11月11日,人民银行党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强调,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经济金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维护币值稳定,加大金融对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支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快推动金融法治建设。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意见》共包括6个方面的21项具体举措。一是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二是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三是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鼓励民间投资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探索开展投资项目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四是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通过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等方式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民营企业盘活自身存量资产。五是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融资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六是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深入落实降成本各项政策,引导民间投资科学合理决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发展改革委网站)

  发改委: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行政壁垒逐步消除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发改委印发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贸易投资和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率先建成,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证券时报)

  10月份CPI同比上涨2.1%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华社)

  国家统计局:10月份PPI同比下降1.3% 环比上涨0.2%据国家统计局网站9日消息,2022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中新网)

  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6.9%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进口增长5.2%。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为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5.26万亿元、4.68万亿元、4.21万亿元和2.02万亿元;分别增长15.8%、8.1%、6.8%和6.5%。(中国新闻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八成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金融、交通运输领域,流量均超过百亿美元。(新华社)

  央行:10月末M2余额261.29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央行10日发布2022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网)

  1至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人民银行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4亿元,同比多减69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同比多增64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亿元,同比少减100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57亿元,同比多减12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8亿元。1至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金融时报)

  银保监会:十年来保险资金规模增至24.7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5.6%11月8日,银保监会官微发布“保险资金这十年”相关数据。统计信息显示,这十年,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至24.71万亿元,累计增长2.94倍,年均增速达15.6%。十年间,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从最初的13家增至33家,管理规模从4.98万亿元增至21.35万亿元,累计增长3.29倍。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的中长期资金支持,由4万亿元增长至21.85万亿元,累计增长4.46倍。(每日经济新闻)

  大额存单“一单难求”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近日部分银行2至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已经下调至3%左右,但“一单难求”现象并未得到缓解。业内人士预计,在商业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存贷利差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存款定期化现象也加剧了银行稳息差的压力,存款利率或将继续调降。 (上海证券报)

  工信部:加强保险业政策对网络安全保险的支持11月7日,工信部会同银保监会起草《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险政策标准体系,加强保险业政策对网络安全保险的支持,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专业优势,联合网络安全企业等加快保险与网络安全服务融合创新。(证券时报)

  银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灾害事故分级处置办法》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灾害事故分级处置办法》。《办法》对财产保险灾害事故等级进行划分,并明确各级灾害事故的统筹应对主体和工作措施。具体将财产保险灾害事故按照事件性质、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3个等级,对应Ⅰ级、Ⅱ级、Ⅲ级响应,分别由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统筹启动响应、开展应对处置并适时终止响应。(金融界)

  乘联会: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84.0万辆 同比增长7.3%乘联会8日发布2022年10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其中显示,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4.0万辆,同比增长7.3%,增长平稳;10月零售环比下降4.3%,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金九银十”的环比下降特征。1-10月累计零售1671.6万辆,同比增长3.0%,同比净增48.2万辆,其中购车税优惠政策启动以来的6-10月同比增加156万辆,增量贡献巨大。(中新财经)

  广东银保监局:截至9月末,辖区银行业总资产22.55万亿元11月8日,广东银保监局发布了广东银行保险业三季度数据。截至9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区(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总资产2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0%;在资产中占比69.05%,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保险业总资产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2%;原保险保费收入3510.61亿元,同比增长5.18%。(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首超30%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销售1671.6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车市场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国内销售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10月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首次突破30%,销量达到55.6万辆,同比增长75.2%。(央视财经)

  进博会年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11月10日,第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截至10日12时,累计进场46.1万人次。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本届进博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24场虹桥论坛活动顺利举办。(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10月CPI同比增长7.7%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同比增长7.7%。另外,此次的CPI数据是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前衡量通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市场颇为关注。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长期通胀预期仍相对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压力仍然很明显,美联储将坚定地致力于实现 2% 的通胀目标。但他也暗示,美联储将在12月放慢加息步伐。目前,芝商所反映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概率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2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8%,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52%。(央视财经)

  联合国报告:到11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80亿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到本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这一数字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存在地区差异。由于预期寿命和育龄人口增加,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85亿左右,2050年达到97亿,本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2100年。(参考消息网)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给予10国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据财政部官网11月9日消息,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1年第8号),根据我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换文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对原产于阿富汗、贝宁共和国、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莱索托王国、马拉维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共和国和赞比亚共和国等1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的进口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其中,98%税目为税委会公告2021年第8号文件附件中税率为0的税目,共计8786个。(央视财经)

  匈牙利10月通胀率超21%当地时间9日,匈牙利政府部门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该国通胀率达到了21.1%,是自1996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匈牙利政府当天宣布增加限价食品的种类。(央视财经)

  2022胡润百富榜发布:农夫山泉钟睒睒再度成为中国首富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百富榜》显示,截至2022年9月15日,农夫山泉钟睒睒以4550亿元财富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字节跳动张一鸣以2450亿元位列第二,宁德时代曾毓群以2300亿元位列第三。(中证网)

  推特拟进军支付领域推特最近提交给美国财政部下属FinCEN的文件显示,这家社交媒体公司上周提交了注册文件,为进军支付领域铺平道路。在上个月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正寻求对该公司进行转型。据悉,开展转账、兑换货币或现金支票等业务的企业必须在FinCEN注册,并向该机构报告可疑交易。据悉,马斯克时常考虑将支付业务纳入推特,曾表示计划将推特转变为一个“万能应用”。(纽约时报)

  北交所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11月11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简称《融资融券细则》),配套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指南》。北京证券交易所新闻发言人介绍,考虑到投资者交易习惯,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总体上比照沪深市场成熟模式构建,包括券商资格管理、投资者准入、账户体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及折算率、权益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沪深市场两融业务保持一致。同时,根据北交所市场特点在转板股票融资融券业务衔接方面作出适应性安排。一是《融资融券细则》明确了标的股票转板的将被调整出标的股票范围。二是《融资融券指南》在会员交易业务管理中明确转板证券的融券合约应及时了结;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转板的,北交所自停牌之日起将其调整出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人民网)

  证监会、国资委: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投资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业务投入。优化监管考核,鼓励证券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投入。积极创造条件,新增专项排名及评优奖项,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投资,引导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中央企业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资用于对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领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证券时报网)

  10月末外储规模回升至30524亿美元10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0524万亿美元,环比上升235亿美元。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与上月一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表示,2022年10月,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每日经济新闻)

  北证50新一期调整工作预计11月中旬启动 调整结果将于11月25日前后发布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根据规则,北证50首发样本股为9月生效样本股,预计将于11月中旬启动下一期定期调整工作,样本股新一期定期调整结果将于11月25日前后向市场发布,12月12日正式生效。值得期待的是,在指数编制方法自带的“新陈代谢”机制下,北交所优质企业将不断纳入指数,为指数后续走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证报)

  紧急“救市”项目解除 英国央行本月末开始出售国债当地时间11月10日周四,英国央行宣布,从11月29日开始,向有意向的买家开放出售央行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英国国债。这次抛售计划是“以需求为主的方式,及时但又有序地”将最近为金融稳定而购买的英国国债平仓。和英国央行量化紧缩(QT)行动减持量化宽松(QE)期间所购债不同,此次并不会按固定的时间抛售上述英国国债,而将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具体的出售规模。英国央行的公告意味着,英国央行紧急救市的购债项目开始解除。(华尔街见闻)

  金融机构多方面发力持续提振A股市场信心10月中下旬以来,为了平抑市场波动,众多金融机构通过不同方式提振A股市场信心。从11月份以来的市场表现看,这些行为在增强市场韧性和强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银证保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上市公司感受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带来的便利。其次,金融机构使用市场化手段提振市场信心,拉近了机构、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距离。第三,金融机构紧跟改革趋势推出契合发展导向的权益类产品,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定向投资标的。 (证券日报)

  年内“A并A”频发,涉及金额已超6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类似京东方这样“A并A”案例已有11宗,涉及金额640.83亿元。其中已完成的有6宗,正在推进的有5宗。专家认为,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并购成本低,对于现金流充裕的并购方而言,是开拓业务新版图的良机。(证券日报)

  房地产基本面与高频数据:(1)房产市场:上周60城新房成交面积349.8万平,环比-8.4%,同比-22.4%;2022年11月1日-11月4日累计成交202.9万平,同比-23.5%。2022年累计成交15814.3万平,同比-33.5%。上周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150.9万平,环比-2.9%,同比+63.6%;2022年11月1日-11月4日累计成交110.2万平,同比+72.9%。2022年累计成交5495.5万平,同比-17.3%。上周16城新房累计库存9474.0万平,环比-0.5%,同比+3.3%。16城新房去化周期为12.3个月,环比变动-0.3个月,同比变动+1.7个月。一线个月,环比分别变动-0.3个月、-0.4个月、+2.1个月。(2)土地市场:2022年10月31日-2022年11月6日百城供应土地数量环比-25.0%,同比-32.0%,供应土地建筑面积环比-22.7%,同比-30.9%。百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31.5%,同比-5.0%;成交楼面价环比-50.3%、同比-46.0%;土地溢价率环比+2.3pct,同比+1.1pct。

  重点数据与政策:(1)中债增持续推进对十余家房企的发债支持,第二轮增信债券融资的涉及金额将扩大至约200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有6家房企成功发行中债增进公司全额担保的人民币中期票据,发行额度为68亿元,发行票面利率在3.2%~3.5%之间。

  (2)本周江苏南通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7宗地块流拍。南通第三轮集中供地16宗地块总收金约56.68亿元,其中7宗地流拍,另南通第四批集中供地挂牌9宗地,总起价64.2亿元,预计出让时间为12月5日;各地继续推出相关放松政策,义乌市鼓励房企开展团购活动,将首套房契税补贴延长至年底;抚州市提高家庭首套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至70万元,并将首付比例调整为20%。

  周观点:近期出现融资放松的新迹象,11月1日,交易商协会、中房协联合中债增公司,组织了20多家民营房企召开座谈会,商讨中债增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事项。我们认为后续地产政策不会出现方向性转变,将会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中维持宽松状态,直至市场恢复平稳。此轮放松周期持续性强,放松效应仍在累积,随着居民购房信心逐渐回复,回暖可期。中长期看,随着风险房企收缩,更多资源整合机会和购买力向高信用头部公司集聚。

  10月31日,克而瑞发布百强房企销售榜单。10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环比-5%,同比-33%(9月同比-29%),2022年1-10月累计同比-45%。

  单月同比降幅略有扩大,环比略有下滑。10月百强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33%(9月-29%),1-10月累计同比-45%。本月百强房企销售降幅再度扩大。本月环比-5%,略弱于以往季节性。过去三年9、10月份成交环比基本持平。

  核心城市高频数据也呈现相似趋势。新房36城面积10月以来(10.1-10.27)同比-32%(9月-19%),其中,一线.27)较9月同期环比-22%,其中,一线%。

  销售改善仍然需要政策和时间。10月数据一般,一方面需求信心确实不足,另一方面防疫也增加不确定性。

  房企间分化持续加大。10月单月百强房企中,国央企金额同比-14%,其他-42%。其中,招商蛇口+52%、华润置地+37%、建发房产+29%、中海地产+20%、华发股份+19%、越秀集团+9%。1-10月销售金额累计同比,招商蛇口-12%、华润置地-8%、建发房产-14%、中海地产-23%、华发股份-8%、越秀集团+12%,国央企表现远优于百强累计销售同比-45%的水平。供给侧改革持续,优质企业仍相对受益。1)销售份额提升,1-10月,Top30中国央企销售金额占百强的42%,此前30%左右。2)拿地份额提升,目前集中供地国央企拿地占比在80%以上,2021上半年为54%。3)利润率也有提升,目前拿地利润率为29.2%,2021上半年21.7%。中长期看好供给侧改革受益标的价值。

  投资建议:10月百强销售降幅再度扩大,销售仍在底部,恢复仍需时间,也需要政策进一步变化。优质房企供给侧改革受益不变,中长期看好供给侧改革受益标的。

  事件:10月24日-10月31日,银行转债出现了明显的亏钱效应,期间无锡转债、江银转债、杭银转债、常银转债、苏行转债等长三角优质转债品种期间损失均超过5%,并且期间同正股的跌幅相比,并未反映出抗跌性。在银行板块靓丽的三季报后,这种走势显然给予大家很差的体验。

  归因来看,这轮银行转债的调整是复杂因素的叠加状态,调整因素包括了银行板块整体走弱、优质新券的低价发行、机构筹码的更换等:1)经济、地产预期,带来银行板块的走弱。2)短期优质弹性新券定价偏低,造成了银行板块的分流。3)权益市场分化带来转债的结构性分化。4)本轮银行等权重品种的抛售,并非由于负债端压力。

  银行板块的配置性价比如何?银行转债估值已经调整至2021年4月水平,整体配置性价比显著抬升,并且下修条款也将给予部分转债保护:1)偏股银行转债估值调整至2021年4月水平。2)部分偏股银行品种可以下修,阶段性抗跌性将明显抬升。3)部分债性品种性价比也在抬升。

  如何预判这轮调整,未来该如何配?在本轮大跌前,我们的量化组合调出了多数银行品种(占比由5/20调整至1/20),这与其动量指标大幅恶化相关(大概在10月17日开始大幅恶化),也印证了多因子的有效性。

  从配置来看,银行转债的赔率和胜率均不低,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均有合理性。当然,在权益底部,一些弹性新券的性价比也同样较高,并且比银行转债具备更好的弹性,确实存在取舍,尤其在于经济、地产层面依然具备较大不确定性的阶段。

  对于可以下修的品种,2021年7月的杭银转债(定位111.7元),其下修后给予了19块钱的波段机会,巧合的是,目前常银转债也回落至111元水平。

  新增再贷款工具能够拉动多少银行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资金与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挂钩,发挥精准滴灌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平稳增长。截至2022年6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累计发放357亿元,相关工作正有序推动。针对结构型工具能够撬动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测算:(1)4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线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若按照该比例进行测算,则16400亿元的结构型工具将撬动约5.5万亿元的资金;(2)央行对于不同结构型工具贷款本金的支持比例不同,如碳减排支持工具,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因此其撬动的资金按照8000/60%计算,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支持比例为100%,其撬动资金则为原本的2000亿元额度。按照这一方法计算,16400亿元的再贷款工具将撬动资金约2.3万亿元。两种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方法(2)未考虑再贷款工具存在的乘数效应,由于再贷款工具均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先对特定领域和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再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资金,人民银行确定其符合条件后再根据金融机构信贷发放量的一定比例予以资金支持,所以不是每一笔贷款都能获得再贷款工具的支持,这加大了贷款投放量。

  新增再贷款工具怎样影响社融:2022年9月新成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进一步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以再贷款为代表的政策工具将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加速发力,为今年四季度的信贷和社融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除了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再贷款外,其余四项再贷款实施期均暂定在2022年末结束。考虑到阶段性工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我们估计这六项再贷款工具提供的大部分额度能在2022年内落地使用,假设今年内落地60%、80%、100%。对应方法(1)的测算,可拉动年内银行贷款5.5*60%、5.5*80%或5.5*100%,即3.3、4.4或5.5万亿元;对应方法(2)的测算,可拉动年内银行贷款1.4、1.8或2.3万亿元。我们取1.4-5.5万亿元区间内的中性数值3.5万亿元来测算年内社融存量同比,并假设3.5万亿元在每个月平均投放,则四季度的信贷投放量约为8750亿元,10月、11月和12月的社融存量同比分别为10.7%、10.8%和10.9%,各类再贷款工具对社融的拉动约为0.2个百分点。再贷款工具将引导信贷口径和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差值收敛,但差值转负的拐点尚未到来,因此债市不具备转熊的基础。

  2022年三季度A股场内期权市场迎来大扩容,中证1000股指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相继上市。新品种上市带动期权市场的期现成交比提升,日均成交面值达2641亿元,占A股日均成交额的比例为32.75%。新品种中,沪市500ETF期权流动性提升最快。三季度期权隐含波动率震荡下行,9月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期权对冲成本较上半年有明显改善。期权市场投资者情绪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但整体好于今年4月。高波动环境下对冲策略价值凸显,2022年以对冲策略为代表的期权组合策略表现优异,长期来看亦具备配置价值。

  市场发展:A股场内期权品种大扩容。2022年7月,中金所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2022年9月上交所推出中证500ETF期权,深交所推出中证500ETF期权和创业板ETF期权。A股场内衍生品市场已初步形成对大中小盘宽基指数期货和期权的全覆盖,创业板ETF期权是境内首个创新成长类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2022年三季度上交所期权投资者账户数量新增1.52万户至57.93万户,2022Q1、Q2新增账户数分别为0.94万户、1.21万户;期权策略私募产品备案数新增16只,较上季度增加4只。

  成交与持仓:新品种上市带动期权期现成交比提升,沪市500ETF期权流动性提升较快。受益于新品种上市,A股场内期权成交量与持仓量有所提升,2022年三季度日均成交面值2641亿元(较上季+8.32%),日均持仓面值2997亿元(较上季+11.23%)。以A股场内期权日均成交面值除以A股日均成交额作为期现成交比,三季度期现成交比较二季度提升4.23个百分点至32.75%。新品种中,沪市500ETF期权流动性提升较快,本季度日均成交面值已达250亿元,同期最活跃的沪市300ETF期权日均成交面值为740亿元。

  期权隐含波动率(IV):三季度期权隐波震荡下行,9月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期权对冲成本较上半年明显改善。三季度IV震荡下行,降低幅度最高超过5个百分点,9月中旬IV有小幅反弹但幅度有限,季末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以下。三季度IV整体大于历史实现波动率和未来实现波动率。从隐含波动率曲线月以来认沽skew处于历史较高位置,认购skew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但程度不及今年4月,截至季度末期权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拐点尚未出现。三季度期权合成空头对冲成本较上季度有所改善,新品种方面沪市500ETF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权、创业板ETF期权上市以来日均年化合成空头对冲成本分别为-1.91%、-8.49%、-0.28%。

  期权策略表现:高波动环境下对冲策略价值凸显。2022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宽基指数与权益类公募基金出现不同幅度的回撤,以对冲策略为代表的期权组合策略表现优异,相较标的ETF而言期权组合策略可有效控制回撤,年内跌幅更小。期权组合策略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不同于期货对冲,期权组合策略可保留部分beta敞口,也可从波动率角度获益,以buffer为代表的期权组合策略在长期来看表现优异。

  股票期权市场展望:(1)新期权上市后期权标的对A股的市值覆盖率大幅提升,预计期现成交比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2)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等高波动品种有利于期权交易,我们认为成交量与持仓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3)预计期权市场参与者短期将迎来高增长,长期来看中证500、中证1000期权的上市将吸引具有对冲需求的投资者入市。(4)考虑当前市场位置,后市备兑策略或面临一定风险,可构建putspread策略进行对冲。

  在美加息末期,美股的表现锚定美债收益率的变化,A股则取决于自身基本面。(1)美股走势上:其一,历次加息末期若出现美债收益率的明显下行,则美股表现通常较强;其二,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对美股表现有一定影响;其三,通胀对美股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2)A股走势上:其一,基本面趋势是决定当时A股走势的核心因素,如2006年市场偏强,2018年A股偏弱;其二,国内是否同步紧缩对A股的影响偏小;其三,加息末期外资是否流出对A股有一定影响。(3)美股行业表现上,历次加息末期,美股偏弱时公用事业、必需消费、非必需消费等占优;美股震荡偏强时高景气的能源、信息技术等偏强。(4)A股行业表现上,市场偏弱时大盘价值相对抗跌,市场偏强时高景气行业占优。A股二次探底后,走势取决于盈利修复、政策和流动性预期。复盘A股历史上5次大底后的二次探底,可知:(1)经济和盈利预期的边际改善是二次探底后反弹的核心驱动因素,如2008年末后PMI和企业盈利预期持续回升、2019年初经济和盈利预期改善。(2)政策对二次探底后的反弹有明显推动作用,如2008年末后的汽车下乡、地产放松,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2020年初的财政和货币双宽松。(3)流动性改善预期也对二次探底后的走势有一定支撑作用,如2008、2012、2019、2020年均是流动性较宽松预期。(4)估值和情绪对于二次探底后的反弹影响有限。当前来看,A股底部反弹趋势延续。(1)根据前述对美加息末期和二次探底后的影响因素复盘来看:其一,基本面上,当前政策不断放松下地产销售已在企稳筑底,基建进一步加速,疫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已较充分,信用(中长贷增速)已处于上行周期,整体经济和盈利延续弱修复的趋势;其二,政策上,经济下行压力下地产放松、刺激消费、加大基建等保增长的政策将进一步出台和落实;其三,流动性上,美国加息已到末期,美债收益率已出现下行,美股下跌和紧缩预期使得外资流出的冲击已经较为充分。(2)从影响市场趋势的三因素短期边际变化上:一是大会后政策执行效率提升,同时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经济和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上升;二是美11月加息落地后,美国失业率上升,工资物价上升的通胀担忧下行,流动性紧缩压力缓解;三是疫情散发和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等压力仍在,但中欧关系缓和将继续支撑风险偏好。反弹把握成长的机会,建议积极逢低布局计算机、医药和部分新能源。

  (1)复盘历史,底部反弹领涨行业的特征为高景气>超跌反弹>政策导向。(2)当前来看,建议关注:其一,景气边际改善的计算机(国产化、云计算、数字货币),医药,传媒(游戏、元宇宙等)等、部分消费;其二,超跌的风光储、电子(半导体中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其三,政策导向的军工、建筑建材等;其四,日历效应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

房地产政策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房地产政策:

  • 下一个房地产政策: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新房产政策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站长: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